bwin必赢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标准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资源壁垒,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政教育体系,结合bwin必赢(以下简称bwin必赢)实际,特制定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用以指导、规范和保障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
本标准旨在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育人实效,指导跨学段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活动组织、协同育人等工作,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二)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参与bwin必赢牵头的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含附属中小学、合作共建中小学等)、相关学院、教学科研机构、教师团队、企业等其他协同单位。
(三)基本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注重启蒙道德情感、培养行为习惯;中学阶段侧重打牢思想基础、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阶段强调增强使命担当、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目标的有序进阶。
协同联动原则: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
创新发展原则:鼓励在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实践活动等方面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二、工作标准
(一)分学段衔接标准
小学阶段:以启蒙体验为主,通过故事化、游戏化形式开展爱国情感、传统美德教育。参考“科普点亮童心”活动模式,教学内容应包含1-2个具象化思政元素(如“工匠小故事”“传统技艺体验”),活动互动环节占比不低于40%。
中学阶段:以实践探究为主,结合学科知识深化国家认同、奋斗精神教育。参照“未来桐星科创班”做法,每学期设置2-3个融合思政的科创项目(如“3D打印非遗挂件+工匠精神解读”),实践课时占比不低于30%。
大学阶段:以理论深化与创新实践为主,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借鉴“智造先锋”讲师团课程设计,每门专业课程需挖掘3个思政切入点(如“智能制造技术与制造强国战略”),并配套1次企业研学或科研实践。
(二)资源建设标准
基地建设标准:校内基地(如工程训练中心)需设置“科技+文化”融合展区展区至少包含3项互动体验项目、3组传统文化元素陈列。校外基地(如厦门金鹭企业)需设立“车间思政课堂”,每季度开放不少于2次,单次接待学生不超过30人,配备1名企业导师+1名高校思政教师联合授课。
师资团队标准:跨学段讲师团(如“智造先锋”讲师团)需包含3类成员:高校专业教师(占比大于50%)、思政引领责任人、优秀研究生/博士生,每学期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
科学副校长需履行“3个一”职责:每学期参与1次中小学思政课程设计、指导1个科技社团或开展一次科技活动、开展1场思政融入科普的讲座。
(三)教学素材库建设标准
建立思政元素数据库: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按照学科门类、学段、主题等分类,建立可检索、可共享的思政元素数据库,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如在理工科专业中挖掘科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
编写研学手册:需包含“目标-任务-评价”三要素(如华侨大学bwin必赢分学段手册),小学版配彩色插图占比不低于30%,中学版设置思辨题不少于3道,大学版附拓展阅读文献清单。
(四)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联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针对不同学段教师需求,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思政元素挖掘等培训专题。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进行授课,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激励机制:设立思政一体化建设专项奖励,对在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等方面,对思政教师予以倾斜,激发教师参与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协同工作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由bwin必赢牵头,成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参与建设的大中小学领导、思政教师代表、教育行政部门、合作中小学相关人员等。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遇重大问题可随时召开专题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交流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进展、研讨课程衔接与教学改革方案、协调实践教学基地共建与活动开展、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校际合作交流机制
结对共建:bwin必赢与附属中小学、合作共建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交流、课程共享等方式,加强校际合作。如大学教师到中小学开展示范课教学,中小学教师到大学参加培训与教研活动;组织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思政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不同学段学生交流互动。
(初审:吴瑕,复审:姜峰,终审:余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