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案例 | bwin必赢全力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2025-06-25

bwin必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论述,聚焦育人队伍锻造、思政链条贯通、资源要素整合,不断增强大中小思政教育的贯通力、感染力、辐射力、保障力,促进思政教育与实践科普、文化滋养、制造精神深度融合,服务支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学段育人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具有侨校特色的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路径,着力培养志存高远、思维创新、视野开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一流机械拔尖人才。

聚焦育人队伍锻造,夯实融合育人支撑力。一是组建“智造先锋”讲师团学院副院长担任团长,学院党委副书记、专业教师、博士生等18人担任首批讲师团成员。讲师团师生将紧密围绕“一流和美精益求精”的学院精神,以“智造先锋”为品牌旗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讲活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感召力。讲师团分设智能制造组(侧重现代技术宣讲)、科技文明组(专注中国科技文明传承)、工匠精神组(对接企业与技能大师资源)。通过建立“备课-试讲-反馈”闭环机制开展集体备课、授课与优化,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差异化课件。二是深化“校企地”人才联动。学院实施“双师型”导师培育计划,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联合厦门厦芝、厦门金鹭等企业开发“工程师思政工作坊”;邀请企业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等担任兼职导师,定期开展“大师进校园”活动。

聚焦思政链条贯通,增强融合育人贯通力。一是构建全学段分层育人体系。学院以“制造强国”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双主线,构建“小学启蒙-中学进阶-大学深化”的思政教育链条。小学阶段开发“趣味科普+文化故事”实践课程,通过鲁班锁拼装、传统纹样拓印、非遗手工体验等活动,培育文化认同与劳动意识;中学阶段设计“实践体验+精神传承”项目,开展“3D打印非遗挂件”“AI+激光的剪纸切割”等课程。组织参观智能制造车间与重点实验室,强化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大学阶段通过开设的《金工实习》、《数控实习》等课程,将“智能制造”“国家战略”融入其中。同时,在3D打印、激光切割等新兴制造技术课程中,将入校研学中小学生与实习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促进大中小学学生的思想交流。二是打造融创多元型思政科普教育基地。学院整合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脆性材料智能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省重点实验室,构建“思政科普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校企实践点”三级平台矩阵。依托工程训练中心接纳研学团队,开发“三个一”体验包(1次设备实操+1项文化手工+1场思政讲解);与厦门金鹭等企业共建“车间思政课堂”,通过“一把刀具的诞生”等生产线观摩,具象化阐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平台建设上,学院积极申报中国科协“高校星火馆”首批建设项目,致力于科普宣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三是创新跨学段协同机制。建立“高校-中小学”思政教育协作网络,依托“智造先锋”讲师团与9所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7名讲师成员担任科学副校长驻点指导。学院通过与协议中小学的合作办学,建立“未来桐星科创班”,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科创思政开放日”,每学期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如“汉字中的制造技术”系列课程等。此外,通过串联科普教育基地、企业车间、大学实验室等节点逐步绘制“大中小思政研学地图”,形成贯通式实践育人路线。

聚焦资源要素整合,提升融合育人辐射力一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普思政教育资源持续推广传播《火团团大冒险》系列科普思政读物,系统编写《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科普案例集》,精选典型案例并梳理机械制造、智能制造等学科中的思政点,为各学段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素材;二是打造品牌活动体系。持续打磨“少年工程师成长计划”“科普点亮童心”“未来桐星科创班”等活动,作为中小学阶段思政与科创融合的标杆。三是拓展“一带一路”育人维度依托“智造先锋”讲师团、“海丝智造”研究生创新团队,组织境内外学生共同参与“传统工艺现代化”实践项目,为境内外学生搭建文化互鉴平台。如菲律宾科技创新人才青少年团、“汉语桥”泰国大学生“中文+龙舟”文化交流团在 3D 打印、激光切割技术体验中完成融合中菲、中泰文化元素的创意作品,成为跨境文化互鉴的生动案例。活动以科技实践为纽带,让境外青少年直观感受中国智造实力与教育特色,不仅提升中国特色思政教育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注入育人力量。

(初审:吴瑕,复审:姜峰,终审:余桦)

微信扫一扫

关注bwin必赢公众号